[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原创] 近几个月,智能自行车风头大健,从洛克菲勒的智能一代,到乐视超级自行车、曲奇智能单车、700BIKE 后街、LIVALL智能自行车等产品接连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眼球。看着自己因常年熬夜和暴饮暴食而日渐臃肿的身材,想像着户外的美景和清爽的空气(这个得到七环才有)。拥有一台自行车,能够在节假日时约上三五好友一块出行,也就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梦想。
梦想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想要将它变成现实,必须有所行动。而实现梦想的首要前提,得有一台自行车,作为一名科技网站的编辑,功能繁多,款式花哨的智能自行车…………首先被排除。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见识过太多的产品都在努力有一搭没一搭往“智能”两个字上靠,为用户带来一堆“然并卵”的功能,而这些华而不实的功能,最终还是要由用户进行买单。
排除了目前极不成熟的智能自行车后,选择一台纯粹的运动自行车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虽然提到运动自行车,大家想到的大多是外形强壮粗旷的山地自行车(这也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运动自行车),但除此之外还有旅行车、平把公路、公路,速降(想想还是把它单独列出来,以便上之前提到的XC山地车相区别)、死飞、攀爬等多种选择。由于个人主要是为了与同事好友外出骑行使用,所以速降、死飞和攀爬等车型果断被排除在外。
旅行车在舒适度和负载能力,骑行速度方面,都有着相对不错的表现,综合能力较强,但个性较为中庸,通过性不如山地,速度不如公路,国内圈子较为小,交流及养护相对较为麻烦。虽然旅行车结合了山地(软叉)和公路(700C轮组)两者的优点,但还是首先被排除掉了。
那么,我是否需要一台山地自行车?的确,宽大的齿胎和软叉结构,可以带来更好的通过性和舒适度。全面普及的碟刹,则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为拥有可靠的表现,几乎可以满足个人的全部需求。强壮的车架甚至还能让用户自己加装货架和驮包,可以让你在出行时将辎重全部交给车子而不用背面身上。不过有利必有弊,软叉和齿胎所带来的骑行效率下降不容忽视,碟刹的调校也要比吊刹、V刹等复杂。考虑到帝都的平坦的状况还有不想被人称为“山马党”的心里暗示,山地自行车也被放弃。
公路自行车吸引我的 除去对速度的极限追求 还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蘊
先后排除了旅行车和山地车后,公路自行车成为唯一的选择。最后的选择,则在于选择平把公路还是弯把公路。综合长途骑行舒适性和风阻两方面考虑,个人最终选择了弯把公路(是的,您没看错,长途骑行弯把舒适度要高于平把)。之所以选择弯把公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到XX是一种态度、XX是一种文化、XX是一种生活方式等语句的影响。作为一个伪文艺纯屌丝青年,实在是没有办法不选择公路自行车,上百年的历史,充满传奇色彩的车手,实在是没有让人不选择公路的理由啊。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