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想要知道USB3.0接口为何难以在键鼠外设领域施展抱负,咱还得先来回顾一下键鼠外设产品的接口发展历程,看看键鼠外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更换接口,每次更换接口后,都会为用户带来那些方面的提升。
早期电脑往往采用键盘、显示器、主机一体式设计 无须考虑接口
虽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早在1964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鼠标,但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鼠标一直都处于概念性产品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鼠标才逐渐开始普及。所以早期电脑其实是鼠标的,完全依靠键盘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交互操作(打孔纸带那段和本文没什么关系,就先不算了)。由于早期电脑多采用一体式设计,键盘直接与主板相连接,电脑上的键盘无法更换,所以那个时代的电脑键盘,也没有什么接口可言。
1981年 IBM推出5150个人电脑时 首次对键盘接口进行定义(图片引自维基百料)
键盘接口的乱象,直到1981年IBM推出PC兼容式个人电脑时,才被蓝色巨人所终结。为便于用户更换,也为了配件厂商能够生产出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外部配件,IBM制定了PC接口标准,键盘拥有了统一的接口定义,厂商可以生产出能够在不同电脑上使用的键盘,用户也可以在键盘出现问题时自行购买更换。此后不久,IBM又对键盘接口进行重新设计,先后推出了XT/AT接口定义,很多80回忆中还留有那个白色的,大大的圆型键盘插头的印象。
PC兼容式个人电脑的问世,也促成了鼠标的发展普及,早期鼠标都是作为电脑选装配件,为满足图形设计用户需求而出现。IBM当时并未为鼠标设计专用接口,外设厂商为保证鼠标兼容性,利用电脑必备的串行接口通迅协议来设计鼠标,原本为通用性设备设计的串口,成为了当时鼠标的标准接口。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