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完电池后,用手将鼠标轻轻的弯折,直到听到“咔”的一声,鼠标滚轮后方的黄绿色LED亮起,同时鼠标底部光眼处亮起幽幽蓝光,即完成ARC TOUCH鼠标开机。进入工作状态的微软ARC TOUCH鼠标三围尺寸111×57×33.5,这个尺寸基本同一般台式机鼠标相差无几。高高的背拱使得微软ARC TOUCH鼠标用起来要比那些扁平的笔记本鼠标舒服的多。尤其是鼠标尾部那细腻的橡胶材质和手掌贴合在一起的感觉绝对让人舒服。
ARC TOUCH鼠标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对比
因为采用了漂亮的一体式按键板,微软ARC TOUCH鼠标的左右按键有效区域相比一般鼠标要小一些。基本只有手指点按在按键板的最前端才可以正常的使用,如果点击位置过于靠后将会感觉点击费力甚至无法点击。微软ARC TOUCH鼠标键程要比普通鼠标略短,声音柔和,回弹略带绵软。
相信整个微软ARC TOUCH鼠标上面最具视觉亮点的地方就那一条银色,这也是微软ARC TOUCH鼠标独具特色的触近控式滚轮所在。尽管没有采用Magic Mouse所使用的多点式触控技术,但是微软ARC TOUCH鼠标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却一点也不比Magic Mouse小。请大家先看一段中关村在线拍摄的视频,然后笔者再详细的为大家作为2011年开山力作的微软ARC TOUCH鼠标身上到底都有什么技术上的创新。
如果说Magic Mouse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创新式的操作体验,那么微软ARC TOUCH鼠标带给我们的却是真实的操作感受。手指在微软ARC TOUCH鼠标触控区上下滑动,你就会感受到有如物理鼠标滚轮般的直接滚动感觉。你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滚轮滚过的每一个刻度,当你的手指快速的在触控区拂过时,你又可以感受到物理滚轮快速滚动时的感受。如果你的手指滑动的速度再快一些,你还以发现当你的手指离开触控区时,那种滚轮滚动的感觉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微软ARC TOUCH鼠标通过触控区域的振动真实的模拟了一个物理鼠标滚轮的各种操作手感。这也就意味着使用ARC TOUCH鼠标你无须记下一堆复杂的操作,只需把她当作一只普通的鼠标来用即可,这就是微软在ARC TOUCH鼠标上使用的全新技术“仿真力回馈”。鼠标中键(即鼠标滚轮下压)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很少用到,但是对于Auto CAD、3ds MAX用户来说却是必不可少,微软ARC TOUCH鼠标同样也照顾到了这一部分专业用户。只要在银色的触控区双击,即可完成鼠标中键按下的动作。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到微软硬件在产品研发上的态度,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产品,而是让产品去贴合用户,将以人为本的概念贯彻到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
当然,以上仅是微软ARC TOUCH鼠标身上的一部分用户可以切身体会到的技术创新,还有一部分技术创新是容易被普通用户所忽视的,但它们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微软ARC TOUCH鼠标身上。首先第一点,就是被改良的“Blue Track”(蓝影)光学引擎系统。作为微软硬件的专利技术,Blue Track光学引擎是其联合国际著名芯片厂商ST开发出用以取代激光引擎技术的第三代光学引擎。不过早先的Blue Track光学引擎体积较为庞大,因为Blue Track光学引擎成像芯片需要离采样表面保持一段较长(约15mm)的距离,这明显不能适应微软ARC TOUCH鼠标超薄的设计需求。
为了适应微软ARC TOUCH鼠标的设计需求,微软硬件又再次对Blue Track光学引擎进行了二次改良,新的Blue Track光学引擎除了保持以前定位精确,跟踪力强,兼容性好的特点外,体积却可以做的更为小巧。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是早先Blue Track光学引擎的透镜,就比整个一个微软ARC TOUCH鼠标还要厚。这种改变不容易被人注意到,但又确实是存在着的。将一个本已设计成熟的引擎系统做出这么大的改变,这里面包含着多少心血和艰辛,也许只有微软硬件自己才知道。
微软ARC TOUCH鼠标同以往的Blue Track光学引擎透镜对比
由于微软ARC TOUCH鼠标的尾部需要经受反复的变折变形,普通的ABS材质跟本无法胜任。于是微软硬件开始找寻其它可以适合微软ARC TOUCH鼠标尾部特殊设计的材料,这是一种在常在特种工业设计上可以见到的材料,而我们广大的外设玩家也对其早有耳闻。这就是有着“赛钢”美誉的聚甲醛(简称POM),材质本身有着较高的硬度,表面光滑,能适应各种使用环境,耐磨性和自润滑性都要优于普通ABS材质。所以其理所当然成为制造微软ARC TOUCH鼠标的不二选择。官方实验数据表明,微软ARC TOUCH鼠标可以反复弯折达到四万次以上,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