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了十年前,那是我拥有第一台电脑的年份,特别高兴。就觉得别人只有一个任天堂红白机,我都有一台32位的电脑了,就一个字“爽”。
想起了陈奕迅的《十年》: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这台如今已经百元不到的486,早已不是我的情人(现在的情人是迅驰1.5的笔记本),不过他却成为我最珍贵的硬件宝贝。
这篇文章,同时献给95年买电脑的那批朋友。
首先要肯定的是,那年月除非是经销商,没有不被黑钱的(其实柜台商也经常黑吃黑),所以村长这台万元机,利润至少要3000元以上。尽管91年就有486DX、95年3月都有奔腾120了,但那些东西和我等一点关系都没有。
记得给村长攒机的,是一个没毕业实习的大学生,装机地点是现在太平洋东侧草坪那个位置,就是若干次跳楼未成功事件的最佳观赏地点。能赚那么多钱,那个学生肯定现在比村长有前途。
废话少说,来看具体配置CPU使用的是CYRIX的486-DX2,这是事后若干年才知道的,不用问,光CPU一项利润就应该不低于伍佰。
光驱是索尼倍速,虽然质量不错,但个人感觉没有同时期的MISUMI 4速和8速好。在使用了5年和无数次拆卸之后,终于寿终正寝了。想想现在的光驱,要是每天都忍受那种盘片质量,5个月还能能保命的,应该不超过10%。光驱这东西,绝对一分价钱一分货,399元的DVD刻录机?爱惜点用,肯定比这台逾千元的倍速光驱超值,别动不动就抱怨产品质量差,要不说现在的用户就身在福中不知福呢。
机箱就不说了,杂牌、划手、卧式,和电源搭配,经常漏电。唯一的好处就是钢板厚。机箱行业到现在也是暴利行业,那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显示器是EMC的14英寸球面,印象中那年代的显示器就没有用一、两年就坏的。现在当然不行了,价钱在那里摆着,什么都削减成本。所以,村长做了这么多年显示器资讯,自己买显示器的时候就一句话:“看运气”!顺便说一下,显示器也应该在1500左右。被黑了,没跑。
特殊的年代有特殊的产品:要想看VCD,要么买更高级的CPU,要么就来一块硬解压卡!这块全长的ISA解压卡,现在是无论如何也用不上了,又是1000元啊……
时间有限,所以挑了几个主要的配件SHOW一下。除了供您新春之际轻松一下之外,没别的用意。只是,现在的电脑好快,能干的事情太多,令我们太忙,反而没有当初的那种单纯、专一和亲切感……但愿这种逐渐冷淡、不关心的感觉,仅仅发生在我们与机器之间。
- 第4页:数码组家当 超级BT的镭
- 第5页:十年前的万元机 受了刺激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