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改变生活 鼠标历史上十大里程碑设计

暂无评论 中关村在线 原创】 作者:
崔宁宁
  | 责编:郝捷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经典设计第十项:左右摆动的滚轮

    鼠标从最初的木头盒子变成今天的样子,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方便,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是经过无数的设计创新,本文将评选出影响鼠标发展的十大里程碑经典设计,包括鼠标左右滚轮、DPI即时调节、鼠标硬件存储等……这些现代鼠标必备的经典设计源自何处?一切答案尽在文中揭晓。

    [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原创]鼠标从1964发明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最初的一个小木盒子到大家每天都会使用的鼠标,鼠标演变到现在的形态也非一朝一夕,而是通过一点一点的逐步进化完成,外设厂商的创意累积,让鼠标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和越来越舒适的使用感受。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鼠标功能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那些重要演变,又有那些精采设计为用户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本文精选近十年来鼠鼠标技术发展全盛阶段的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逐条点评,让您深入了解鼠标发展中的经典设计。

经典设计之十:纵横滚轮

    说到鼠标发展史上的创意设计,首先要说的就是微软硬件。由于在操作系统的优势,微软硬件在鼠标研发上一直占有较大的优势。在带有上下滚轮的3D鼠标全面普及后,微软硬件于2003年推出采用纵横滚轮技术设计,让鼠标滚轮可以上下滚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左右摆动的IE4.0鼠标。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IE4.0鼠标左右滚轮

入选理由:

    鼠标滚轮发明之后,被各大外设厂商在其中高端产品上广泛采用的鼠标设计方案,对于某些用户来说确实有使用便利性的提升。

功能阐述:

    IE4.0鼠标采用的纵横滚轮设计可以让鼠标滚轮除了可以上下滚动还可以通过左右摆动来实现页面的左右滚动,让用户在浏览较大的网页和使用EXCEL软件时会更加方便。不过由于是初代产品,IE4.0的滚轮结构复杂,加上滚轮上下滚动时无刻度。所以用户对其接受度并不是很高。但是经过其它厂商共同努力改进,目前已被广大用户普遍接受。

创意点评:

    技术较为成熟,目前很多百元价位左右的中端鼠标上均有使用,可以称得上是本次入选的十条创意中普及面最广的设计方案。

经典设计第九项:采样率即时调节

经典设计之九:采样率硬件即时调节

    鼠标采样率硬件即时调节(即通过一个或多个按键在不中断使用的情况下即时改变鼠标DPI数值)功能也是现在游戏鼠标必备配置之一,这一设计理念最早出现在2005年罗技推出的MX518鼠标身上,用户可以通过两个按键在无须安装驱动的情况下进行400/800/1600三档DPI双向调节,通过快速的切换鼠标采样率可以适应玩家在游戏中不同的操作需求。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罗技MX518鼠标采样率硬件即时调节按键

入选理由:

    让玩家可以在不安装驱动的情况下对鼠标速度进行调节,可以让同一款鼠标适合不同使用习惯的玩家。同时在调节过程中无须中断游戏或调出驱动界面,使其更具实用价值,目前普及率仅次于微软推出的纵横滚轮设计。

功能阐述:   

    罗技MX518鼠标开创的采样率硬件即时调节功能让鼠标可以适就不同玩家的需求,不过采样率即时调节这一功能原型应该是Razer Viper鼠标的On-The-Fly功能,Viper鼠标可以通过一个按键绑定On-The-Fly功能后开启鼠标速度即时调节,不过由于其需要专门的驱动软件进行支持,所以这一功能远没有MX518鼠标的采样率硬件调节功能方便。

创意点评:

    当厂商不断向着更高的采样率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时,采样率硬件即时调节功能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毕竟不是所有玩家都有着超大的屏幕和分屏使用的需求。采样率硬件即时调节技术的出现让玩家可以拥有灵活自如的选择。目前这一设计也已被厂商和用户接受主为市场主流。

经典设计第八项:鼠标设置存储

经典设计之八:鼠标配置硬件存储功能

    为了适应游戏玩家不同的使用要求,游戏鼠标驱动程序允许玩家为不同的按键设置不同的用途。这一设计将游戏鼠标的功能进一步丰富,玩家可以将一些游戏中较难按到的按键通过驱动软件映射后,再通过右手的鼠标进行完成。不过这一设计的缺陷就是必须在电脑上预先安装好鼠标驱动软件,这对于一些经常外出游戏的玩家来说,确实很不方便。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铜斑蛇鼠标内部特写

入选理由:

    让游戏鼠标实现免驱动使用,只需安装一次驱动对鼠标进行调节,保存后即可在实现在其它电脑上使用,方便玩家外出使用鼠标,目前成为高端游戏鼠标必备设计。

功能阐述:

    为了能让玩家无须安装驱动程序即可使用预先设置好的配置,外设厂商又设计了鼠标内置存储功能。最早推出这一功能的鼠标当数Razer 铜斑蛇,玩家可以预先在安装完驱动软件的电脑上对鼠标各个按键进行设置,然后将设置写入鼠标内存,即可以任意电脑上免驱使用预先设置。这一设计将真正实现了游戏鼠标外出免驱使用,让游戏鼠标免驱使用成为可能。

创意点评:

    在鼠标驱动软件越来越强大的今天,几乎各种常用的机械性操作均可通过鼠标驱动软件设置在鼠标上一键搞定。但是用户常常会面对更换电脑时需要重新对鼠标按键进行设置或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安装驱动的情况。鼠标配置硬件存储技术将玩家对鼠标的设置直接存储在鼠标内部,无须安装驱动程序即可直接调用,为用户带来使用上的无比便捷。鼠标配置硬件存储功能几乎普及到了目前所有的中高端游戏鼠标。

经典设计第七项:双模式滚轮

经典设计之七:“有刻/无刻”双模式滚轮

    继微软在IE4.0鼠标上推出左右滚轮技术后,滚轮技术的另一次革命由罗技MX Revolution发起,有趣的是这款作为罗技25周年献礼的鼠标中文名称也正巧叫做“大革命”。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罗技MX Revolution鼠标

入选理由:

    罗技双滚轮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用户使用,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不同选择鼠标滚轮模式。创新的设计理念让这一设计方案在罗技的中高端鼠标中广泛使用。

功能阐述:

    罗技的双模式滚轮技术广受用户喜爱,尤其是首次采用这一技术的罗技MX Revolution即将这一设计发展到了极致,鼠标可以跟据用户的驱动程序设置,当鼠标滚轮达到预设临界值时却可自动切换有刻/无刻模式,无须用户手动切换,在用户在翻阅较长的文档及网页会带来莫大的方便。

创意点评:

    不过,罗技也仅推出了MX Revolution一款可以自动切换滚轮模式的鼠标,无论是同时间推出的小革命鼠标还是做为MX Revolution接班人推出的M950鼠标,都采用了滚轮刻度手动切换的设计,相比于罗技MX Revolution的自动切换来说,实用性略逊一筹。如此出色的设计理念只在一只鼠标上应用,确实令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经典设计第六项:鼠标双模连接

经典设计之六:“有线/无线”双连接模式设计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选择无线鼠标还是有线鼠标是一件十分让人纠结的事。有线鼠标尽管拥有数据传输和稳定性上的优势,但一些玩家会为线材带来的牵绊而不爽。选择无线鼠标尽管可以一举解决线材牵绊感的问题,但是又会有抗干扰能力和连续使用能力上的弱势。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曼巴眼镜蛇鼠标双连接模式设计

入选理由:

    有线/无线双连接模式设计的出现,解决了游戏玩家多年来的纠结,是选择灵活自由的无线鼠标?还是稳定的有线鼠标?这一设计的出现让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需要随意搭配,将更多的选择自由交给用户。

功能阐述:

    为了能让不同使用需求的玩家各取所需,Razer在推出曼巴眼镜蛇鼠标时采用了有线/无线双模式数据传输的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需求使用不同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在使用有线模式同电脑相连接时还可以为鼠标内置锂电进行充电。这一设计在推出后广受玩家欢迎, 罗技随后也推出了可以双模连接的G700鼠标

创意点评:

    一款高端旗舰产品,应该采用稳定可靠的有线设计还是采用更为时尚的无线设计?有线/无线双连接模式的出现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此以后厂商无须考虑高端产品该应用何种设计,让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真正做到一鼠多用。不过缺点就是采用这一技术设计的鼠标目前价格均较高昂,看来要想得到普及还须假以时日。

经典设计第五项:自定义配重调节

经典设计之五:鼠标自定义配重调节系统

    游戏玩家对于鼠标的使用手感那叫一个挑剔,重说,说用着太累,挪不动,无法小范围精确定位。轻了,说是用着没手感,移动发飘,没有稳定感。为适合不同玩家的不同需求,外设厂商又开发出了鼠标自定义配重调节系统。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罗技G5鼠标的自定义配重调节系统

    首先采用这一设计方案的是罗技G5鼠标,玩家可以通过向鼠标配重仓内增减砝码来达到调节鼠标重量甚至重心的需求。当16颗砝码(最多可以同时放入8颗)依不同排列方式和位置装入配重仓即会对鼠标的重量及重心做出调节。

入选理由:

    采用自定义配重调节系统的鼠标可以让玩家在不拆开鼠标时即可以鼠标的重量、重心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让同一款鼠标可以适合不同的玩家。

功能阐述:

    罗技G5鼠标附带16颗砝码,鼠标内最多可以放置8颗砝码增加36克的重量。对于鼠标重量敏感的玩家可以对鼠标重量随意调节以使其更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自定义配重调节这一设计方案随后也被众多高端游戏鼠标所采用。

创意点评:

    感觉可自定义配重设计其实在厂商对用户挑剔的一种妥协,过重的鼠标并不能会带来更为精准的定位,反而会在长时间使用后导致腕部不适。不过即然这样的设计可以为产品赢得更多关注和卖点,厂商又何乐而不为之?

经典设计第四项:可更换式外壳

经典设计之四:鼠标更换外壳设计

    为了让一款鼠标可以同时适应不同玩家的不同需求,使一款鼠标尽可能适应FPS、RTS和日常使用,罗技推出了可以更换外壳的罗技G9鼠标。通过更换不同的外壳来适应玩家的不同使用要求。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罗技G9鼠标的更换外壳设计

入选理由:

    通过更换外壳来改变鼠标的手感,让同一款鼠标可以适应不同的用户,或者为同一用户带来不同的使用感受,让鼠标可以适应更多的人。

功能阐述:

    罗技G9鼠标随包装配有两个可更换外壳,另一个自定义外壳可供玩家购买,通过更换不同的外壳,罗技G9鼠标最多可以体验到包括祼鼠在内的四种使用手感。每一种外壳针对不同使用需求设计,玩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更换不同外壳。

创意点评:

    通过更换外壳将为同一款鼠标带来不同的使用手感,使其符合玩家的不同使用需求,这一创意从理论上来将还是极为成功的。由于这一设计对模具设计及加工精度较高,目前只有罗技G9及其升级版罗技G9X雷柏3700fit等少数几款鼠标使用。不过有仍一些鼠标采用了较为拆衷的更换侧壳,来改变鼠标握持手感的设计,比如Razer那伽梵蛇无极版和肯扬讯雷501鼠标等。

经典设计第三项:可调变形设计

经典设计之三:可调节变形设计

    2009年年底,美国厂商赛钛客宣布会推出一系列采用全新设计理念的鼠标。产品效果图经互联网传播引起了外设玩家的强烈反响。代号为Cyborg R.A.T 系列中的两款高端产品Cyborg R.A.T 9及Cyborg R.A.T 7两款鼠标采用了的可变形式设计,用户可以通过对鼠标各部位的精细调节以使其更能适应自己的使用需求。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Cyborg R.A.T 7 变形鼠标

入选理由:

    通过对鼠标各部分尺寸进行调节,部件进行更换,以尽可能的达到可以符合每一个用户使用要求的效果。

功能阐述:

    通过螺栓调节鼠标尾部,侧面指托等位置的尺寸来使其可以试图达到符合每一个用户的使用要求。不过由于设计经验不足,Cyborg R.A.T 系列鼠标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功,由于大量金属部件的应用让采用有线设计的Cyborg R.A.T 7 鼠标在不安装任何配重的情况下,自身重量也达到了185克,过重份量会引起用户长时间使用疲劳甚至出现不适症状。加之厂商采用了Philips激光引擎,鼠标常会在点击按键时出现光标移动现现象,这一点无论FPS还是RTS游戏玩家都无法忍受。加之高昂的价格也让一般玩家难以接受,Cyborg R.A.T系列鼠标注定只能成为小众玩家的玩物。

    创意点评:从创意角度来说,可调变形设计是成功的。不过如果将进演化为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还需要一些时间,Cyborg R.A.T系列鼠标因为可调节部位采用了过多的金属部件而导致鼠标重量过重,看来如果将这一设计提升到实用阶段,厂商可能还需要在结构和材料上做出突破。

经典设计第二项:多点触控技术

经典设计之二:多点触控技术应用

    在将多点触控技术运用在电子产品上取得成功之后,苹果又推出了采用多点触控技术的Magic Mouse鼠标。独特的操作方式和靓丽的外观让Magic Mouse鼠标成为时尚一族的首选。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苹果Magic Mouse鼠标

 

    一时之间,国内各大厂商纷纷不落人后,推出各自旗下采用多点触控技术设计的鼠标,作为自己设计实力的体现。不过由于多点触控式鼠标与传统鼠标操作差异过大,尽管多点触控鼠标可以满足用户的审美观和猎奇需求,但是在触控风潮过后,无论厂商还是用户都开始趋于冷静。

入选理由:

    从根本上改变也用户的鼠标习惯,向传统宣战。

功能阐述:

    用户过动点击、划动、多个手指点击划动来代替传统的单击、双击、右键、滚动等操作。

          创意点评:在电子产品上大展鸿图的多点触控应用在鼠标后却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究其原因,是其与多年来用户根深蒂固的使用习惯不符,在长时间使用后用户失去新鲜感时即感觉不适,导致采用多点触控技术的鼠标只能火爆一时而无法成为主流。

最具突破性设计:假作真时真亦假

最具突破性设计:仿真力回馈技术模拟滚轮

    2010年底,微软硬件透露出会设计一款采用触控技术的鼠标,新的鼠标命名为Arc Touch,将会接替Arc Mouse鼠标成为新的时尚鼠标旗舰。无数玩家在看过效果图后纷纷猜测微软硬件是否也打算趁着Magic Mouse的热潮推出一款多点触控鼠标。不过在产品设计上从来不走寻常路的微软硬件再一次的让玩家用户跌破眼镜,整个Arc Touch鼠标上采用触控技术只有鼠标左右按键中间一小块位置,并且根本不支持多点触控技术。

绝对精采 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十大创意
微软Arc Touch鼠标触控区特写

    微软硬件当然不屑于去炒苹果的冷饭,Arc Touch鼠标的触控区域使用了全新的仿真力回馈技术,用户可以在平整的触控区域上获得同物理滚轮几乎同样的刻度感和回馈感,当手指快速的从触控区滑过后你甚至还可以感觉到鼠标滚轮还在依靠惯性继续滚动。

入选理由:

    通过仿真力回馈技术模拟鼠标滚轮操作使其,使鼠标做到软薄小巧的同时不会影响用户使用手感。

功能阐述:

    Arc Touch鼠标的触控区域使用的仿真力回馈技术,让用户可以在平整的触控区域上获得同物理滚轮几乎同样的刻度感和回馈感,当手指快速的从触控区滑过后你甚至还可以感觉到鼠标滚轮还在依靠惯性继续滚动。

创意点评:

    同Magic Mouse不同的是Arc Touch鼠标更符合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用户几乎无须任何适应即可正常使用鼠标进行操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微软硬件即有可能采用仿真力回馈技术推出没有微动的全触控式鼠标。

全文分析总结:

    综合上述十大经典设计来看,其实鼠标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厂商不断向用户妥协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开过新的功能让用户吸引用户的同时对现有功能进行更新和完善,力求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文中列举的十大创意设计中,有的对用户使用感受提升较为明显,而被用户和厂商双双接受而得以继承保留(比如左右滚轮和采样率硬件即时调节)。有的设计则因工艺过于繁杂,在简化后得以普遍应用帮助(比如罗技的双模式滚轮)。也有一些设计因为自身无法改变的缺陷而被用户和厂商渐渐冷落。更有一些创意在实用性和使用感受上俱处领先地位而等待被用户和厂商接受。

    也许在十数年后,随着体感、触控技术的发展,鼠标可能会步出历史的舞台。但是鼠标发展史中个性十足的创意也许仍会有人记得,无论何时何地,创意,都是改变现状所须迈出的第一步

 

我想买二手

 

 新浪官方微博       腾讯官方微博

【返回ZOL键鼠首页】                【进入ZOL键鼠论坛】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关闭
发表评论
表情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