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cks以及机械键盘市场简述
[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合作] 对于i-rocks这个品牌我想许多人并不是很熟悉,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品牌在国内几乎看不到什么产品,并且在以往的产品中也未推出过比较抢眼,或者说特点鲜明的东西,因此导致大多数玩家对这个品牌一无所知。 当然这也包括我。
记得刚听说这个品牌的时候我完全没有什么概念,经过查证才找到了这个品牌曾经推出过的一款定位比较高端的机械键盘的资料。所以就算是看到新产品外观照片的时候我依然觉得它不过就是众多OEM机械键盘大军当中的一员(这个窄边外观几乎成了大多数OEM机械键盘的标准形象,区别只在LOGO。),加上品牌印象不深所以并没太看得起它。 但在拿到产品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看法显然是错了,不光是错了,而且还被震撼了一下。
i-rocks机械键盘
我一直认为,既然是OEM,而且代工厂本身就那么几家,所以同质化现象肯定比较严重。无论是出道较早的FILCO,还是后来的KBT、鸭子等都有不可避免的雷同之处。所以大家基本都没有什么品牌底蕴可以拿出来炫耀,那么大家自然也就等于是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最后厂商之间也就只能依靠技术革新以及设计上面的特色来完成自身的提升。
其实OEM机械键盘在外观无法实现薄膜键盘多样化的情况下基本只能采取提高多媒体应用、增加附加功能以及用料尽量向原生CHERRY靠拢的方式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这一点前有JAKI全键盘编程、7G和PLU强化多媒体附加功能,后有大量副厂PBT键帽问世都十分直观的说明了OEM机械键盘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说,无论是走薄膜键盘的功能多样化路线,还是走做工用料尽量“原生”化的品质路线,OEM机械键盘都是可以持续发展的。那么我今天要试用的这个i-rocks到底是属于哪种路线呢? 这个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前有原生CHERRY稳坐钓鱼台,后有大批OEM厂商虎视眈眈,你这个一上来就把自己定位高端的产品,到底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可以对得起高端的招牌呢?
那么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看这个i-rocks(由于是工程样品,背面没有具体型号的铭牌,所以只能以品牌名称代替称呼)到底扛不抗得起高端的名号。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即将改版 说出你的想法赢奖品
[ZOL 键鼠官方500人QQ群:44397862]
i-rocks惊人的全金属外壳方案
也许是意识到了做高端不拿出点东西无法让人满意,所以i-rocks干脆来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进化:在原生CHERRY还停留在塑料外壳的传统领域,在其他OEM产品还纠结在是要镜面塑料的视觉效果,还是要给塑料加涂层保证寿命的时候,i-rocks直接来了一个全金属的外壳方案。
i-rocks亚光面的金属外壳既保证了绝对的牢固性,又升级了视觉效果。并且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国人无处不在的金属情节。可以说在以作工用料奢华而著称的原生CHERRY身上都没有实现跨越就这样由一个并不著名的品牌实现了。而且在这个还处于工程样品阶段的键盘上,无论是金属外壳的整体做工还是细节处理,我都挑不出一点瑕疵。所以对于见惯各种外设已经接近审美疲劳的我来说,能实实在在的被震撼一把,确实很不容易。可以说这是发烧外设这么久,除了RF103和3494之外唯一让我冲动的键盘了。而且程度甚至在3494之上,具体原因下面会详细说明。
i-rocks机械键盘
从i-rocks机械键盘的整体图片上可以看到,因为是金属材料,所以整个键盘的结构没有同样外形的塑料产品那么圆滑,显得十分硬朗。而边角则特别做了圆润化处理,因此整个键盘的视觉效果显得大气沉稳。加上金属本身特有的厚重和扎实的质感,使得整个键盘的视觉效果明显异于并且优于采用同样外观的塑料产品。
i-rocks键盘金属表面颗粒处理的细腻均匀,没有任何瑕疵,用手摸起来的手感与金属材质的垫子十分相似。相信如果面积足够的话,鼠标在上面也可以跑的非常欢畅,真希望厂商就此开发一款金属垫子来抗衡SX。另外,键盘的重量由于全金属外壳的关系提高了很多,所以在运费方面估计会让许多人蛋疼。此外。如果去网吧比赛与别人发生了真人PK,那么请记得切勿使用这个键盘砸对方的头,因为这个重量很有可能让对方直接去见马克思。。。。。哈哈^_^
作为最重要特色的全金属外壳确实非常值得肯定。但这款i-rocks的主要特色可不是仅仅只有这一个,如果单靠外壳吸引眼球的话,那技术含量未免太低了一些。 i-rocks的第二大特点是U口下的全键无冲突。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rocks机械键盘U口下全键无冲?===============================================
什么是键位冲突?
为方便入门的朋友更准确的了解键盘特点,这里再次转帖以往文章中对于键位冲突的解释:
简单的解释就是,同时按下键盘上几个键的时候,这几个键不能同时被反映出来,这就叫做键盘的键位冲突。举例说明就是CS里著名的W+D+2不能同时按下,也就是说在CS中向右前方跑动的时候无法切换手枪。以往采用老技术的键盘,基本都无法避免键位冲突,之后诞生了可以保证键盘在PS2口下实现全键盘无冲突的N-KEY技术,尽管需要使用U转P的接口转换,尽管无法热拔插,但玩家们还是欢呼了好一阵子。尤其是玩劲乐团、键盘打KOF等对键位冲突敏感度较高游戏的人。
但平心而论,这个时期的人们并非不渴望在USB口下实现无冲突,只不过由于技术难关还未攻克,过去被冲突折磨的太惨,所以大家还不敢过多奢望而已。不过好在厂商的研发脚步并没有让我们等太久,PS2口下无冲突技术实现一年多之后。USB口下的无冲突技术终于实现,而随之诞生的新产品也来到了面前。不用再说,这个产品当然就是如今正在接受评测的i-rocks。
下面,我们就通过ketest这个软件来测试一下i-rocks的冲突情况:图中红色的部分表示当前按下的按键,如不能同时按下,则表示存在冲突,不能被同时反应。
上图中,所有红色部分是我两只手能尽量同时按下的最大面积。 请注意红色区域内白色的按键并非存在冲突,而是由于我手不够打,按不到而已。 在后来的测试中我松开一些其他键去兼顾没按到的,结果依然不存在任何冲突。所以在这种结果面前,我基本可以断言,这个U口下的无冲突技术是成功的。当然,由于使用时间较短,加上两只手面积有限,我无法把整个键盘所有按键同时按下去,所以我无法完全保证在某些特定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冲突问题。但就目前的表现来说,对付已知的试用范围我想应该是足够了!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rocks机械键盘还有3大法宝==============================
i-rocks机械键盘第三个特色之处在于键盘自带的两个2.0规格的USB HUB。 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机械键盘中,拥有HUB的产品并不算多,而且都是USB1.1规格。 这当然与它们生产之时的技术条件有关系。不过与U口无冲突一样,新一代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键盘USB HUB的2.0化。(查了一下资料,i-rocks的上一代机械键盘产品KR-6230上面曾经标称过采用了2.0规格的HUB,但由于我没有接触过那款产品,所以无法确认。不过既然出自同一厂商,那么久姑且先把技术进步的光环加给新品吧)
i-rocks机械键盘第四个特色是来自于键帽,i-rocks的键帽全部采用号称黑色坚冰的POM材质+激光印字技术。 这也是目前原生CHERRY的G80-3000系列黑色键盘上最顶级的配置。看来经过了PBT的普及潮之后,原生CHERRY的另外一个标志性的专有材质POM也被OEM厂商攻克了。(采用POM键帽也是增加我对这个键盘印象分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冲动的主要原因)
i-rocks机械键盘激光印字。不过需要提到的是,与原生产品一样,i-rocks采用黑色POM材质的键帽对于激光印字的兼容性同样不是非常完美。 字体的色泽并不是纯白,均匀度也有些差强人意,但整体效果还算好。 看来如果解决黑色POM的印字问题无论是CHERRY,还是OEM厂商显然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由于POM材质坚固耐用,所以不用再担心ABS键帽那种磨光颗粒的打油现象。而且键帽的厚度也无需做的很夸张。
第五大特色,红轴。 众所周知,在红轴诞生这一年多的时间里,OEM厂商始终无法突破这层壁垒让自己的产品上面出现红轴。充其量也仅仅是玩家个人DIY,或者最多是部分采用而已。 而全键盘104键全部红轴更是绝无仅有的。
红轴和青轴一直是我的最爱,但青轴易得,无论原生也好,因外观选择OEM也罢,我都可以轻松的享受到青轴的爽快。可是采用红轴的产品本身就是凤毛麟角,而且CHERRY控制极其严格,OEM厂商根本拿不到。因此我这窄边外观红轴手感的键盘计划始终无法得以实施。不过i-rocks的出现彻底弥补了我的遗憾,而且还给了我一个金属的大惊喜。
所以前面我说我对这个键盘的冲动程度要高于3494,原因也就在于这里。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到! 那就是据官方的说法,红轴版本最终是否量产目前还没有定论。也存在量产前放弃的可能,所以本文中出现的红轴工程样品暂时不能给各位看官作为参考,只当做意外惊喜即可。(哈哈,虽然因为量少,写完文章这个样品要暂时返回厂商处,而且最后是否量产还是未知数,但最终无论花钱也好,加价也罢,这个红轴版本的i-rocks我是要定了!!!)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五大特色,i-rocks还有两大不同
除了五大特色之外, i-rocks机械键盘还有两个与其他同类键盘的显著不同。 第一个就是右上角的金属铭牌处并没有其他键盘常见的三个指示灯镂空,而是将三个指示灯分别置于各自对应的那个按键的下方,但并没有采用以前KBT采用的那种在键帽上作出镂空的设计。对于看传统布局已经审美疲劳的人来说,这种设计不失为一种调剂的方式。 更何况视觉效果还很不错。 不过说实话,在我看来,未采用镂空设计也许未必是厂商有意为之,因为金属材质做不来镂空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哈哈
i-rocks机械键盘第二个不同点是背面放弃了传统键盘最常见的支撑脚固定方案,而是直接采用了高度基本等同于支撑脚的橡胶止滑垫。无论防滑效果还是支撑角度所带来的舒适度都可圈可点。 不过与第一点类似,放弃支撑脚而改用防滑垫的设计方式可能也是有意为之。 因为在金属外壳后面作出支撑脚的卡槽显然比较费事,折中的止滑垫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i-rocks的键位设置采用的是国人最喜爱的US配列,甚至ENTER键都是一字型的,这无形中为它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少也是打了一个好基础!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rocks键帽触感、键入感等(上)
初感:
1.键帽触感
POM键帽果然名不虚传,表面纹理细腻,触感极其舒适。而且超强的硬度完全体现在了键帽与手指接触的整个过程中,在打字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但是由于材质的关系,键帽表面稍微有一点点滑的感觉,因此在打字的时候手感没有PBT那样实在。 不过作为原本只有原生CHERRY才能使用的材质,i-rocks可以说已经将奢华进行到底。
i-rocks机械键盘
2.键入感
红轴的压力克数是5种轴中最轻的,所以熟悉之后打字的过程完全可以用运指如飞来形容。另外,从键入的感觉来说,按到底时候的接触感很实在,但也带有一点点轻微的弹性,这一点与原生CHERRY十分类似,而与其他带有钢板的OEM产品相比则可以感受到较为明显的不同。
不过由于键盘背面的螺丝形状较为怪异,是圆口的。而手边又无合适的工具,所以无法拆解验证。但以肉眼观察却发现每个轴周围的位置十分光滑,反光现象较大,很像是黑色电路板的光泽,与通常所见的钢板有较大的不同。联想到红轴并不像其他轴一样有着带定位柱和跳线与不带定位柱、跳线的高低端之分。 所以从这一点加上键入感表现我基本可以断定,i-rocks内部与原生CHERRY一样,是没有钢板的。因为红轴本身带有定位柱与跳线,所以无需钢板辅助固定。当然,目前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测,具体如何还是有待于内部图片的验证。
3.与其他轴的手感差别
以往黑轴提倡的是一种蜻蜓点水的键入感,但是在实际使用后发现由于黑轴的回弹力过大,并且人并非机器而无法保证手指始终维持同一幅度的键入动作,因此蜻蜓点水的键入方式并未被大众所接受。人们喜欢黑轴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极强的操控感。
5种轴中压力克数最高的是白轴,而相比其他几个兄弟略有些怪异的感觉。超强的回弹力以及强烈的段落感使他比较适合按键频度不高,或者说按键使用范围比较固定的游戏,比如CS。而打字的话恐怕一般人无法适应它的手感。
茶轴没有其他几个兄弟那样鲜明的特色,可以说是左右逢源的典型,虽然有段落感,但是极轻,按的快一些有时候你会把它错认为是黑轴。而轻微的段落感又使它成为了手感最接近薄膜键盘的机械轴。
与黑轴相比,青轴之所以受打字用户的欢迎更多的是因为那清晰的段落感以及声音所带来的流畅的爽快感。而红轴打字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流畅和轻松感。手指无需用太大的力量即可完成操作,行云流水般的键入过程令人陶醉。
打个并不恰当的比喻,如果青轴是口感畅快的可乐,可以带给你爽快感的话,那么红轴就是清爽的绿茶,口感清淡,却回味无穷。压力克数最大的白轴,笔者则愿意把它比作佳得乐,刚入口黏糊糊的很难适应,不过在习惯之后也能发现它的妙处。面面俱到的茶轴我想大众口味的矿泉水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比喻。而适应门槛较高的黑轴,我更愿意将它看做咖啡。入口会不大习惯,可是也能找到韵味,但长久品尝之后却会爱上它。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rocks键帽触感、键入感等(下)
4.键位落差
什么是键位落差?
同样为方便入门朋友的理解,再次转帖以往文章中关于键位落差的解释:
所谓键位落差的概念就是每一行按键之间的高度差别。这就是包含在大部分键盘之中不容易被人留意到的人体工学设计。一提到人体工学键盘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那些从数字键6和7之间左右分开排列按键的人体工学键盘,其实这只是人体工学的部分体现。
键盘段位落差
另一部分就是键位之间的高低落差。这些按键之间的高度差别并不是随意做成的,而是键盘研发设计人员在经过了上千次,上万次测试、模拟,再结合用户使用后的反馈意见而最终成型的。经过这样复杂的程序设计出的键位高度排列为的就是给使用者增加更多的舒适度,所以这才是最基本也最体贴的人体工学设计。
从侧面i-rocks与其他机械键盘一样都是从数字键开始往下是逐级递减的,再加上支撑脚的辅助,这正好符合手腕搭在手托上,手抬起的角度要求。另一方面从A键这一行开始,下面的按键高度又略微有所回升,这就使整个键盘表面从侧面看形成了一个弧面结构,此种设计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手指在按诸如数字键这一类相对离身体距离较远的按键时的工作距离以及力度。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距离和力度,集少成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指手腕的疲劳程度,个人认为这种设计的人体工学效果要明显优于笔记本 电脑 那种所有键位都在同一高度上的键盘设计。另外,大多数电竞爱好者都习惯把 鼠标 和键盘放在同一高度(桌面)来进行游戏,尤其是CS,所以可以肯定大多数人在游戏时手腕的高度肯定会大于肘部的高度。
因此,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来说,弧面的键位落差和支起的支撑脚是很必要的。说到这里好奇的朋友可以如图中这样测试一下,看看两种使用习惯的差别。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rocks机械键盘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
1.主视角射击类游戏(CS)
我一直认为,无段落感的黑轴是最适合CS的。那种高强度的弹性,配合无段落感的按键,会有一种正在使用专用控制器的操控感。 但黑轴并不很适合打字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降低了压力克数的红轴就成了平衡黑轴游戏与打字矛盾的最佳调剂品。 加上无冲突功能的辅助,打设计游戏表现尚可。
2.即时战略类游戏
由于游戏内容以及操作方式的差异,需要频繁按键的即时战略类游戏无论是操作键区的面积,还是按键的键入频率都要远远高于主视角射击类游戏。因此回弹力过大的按键显然不大适合这一类游戏。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诸如TAB、大小写锁定键、SHIFT以及CTRL等由左手小指负责的按键区域。
如果使用黑轴,那么力量不足的小指就会在长时间的操作中明显感觉到疲劳。而此时压力克数较小,并且无段落感的红轴显然就变成了最佳选择。反应速度极快,回弹力又小,那么带来的一定就是行云流水般的操作。 我不敢说使用红轴会比使用黑轴更有效的提高APM,因为这和个人水平以及使用习惯有莫大的关系。但是至少舒适度是一定可以获得提升的。
因此个人认为红轴是目前来说最适合即时战略游戏的机械轴。 而且不同于3494的是,i-rocks是最标准的104键设置,所以不存在3494那种F键区距离较远的情况,因此个人认为红轴版的i-rocks是目前最适合WAR3的键盘之一。
3.劲乐团
全键无冲突的技术终于彻底解决了许多人对于劲乐团的遗憾。游戏中可以虽然按下任何一组按键字母组合都不会发生锁键的情况。手感方面虽然没有青轴那样劈里啪啦的爽快感使游戏的节奏感下降不少。而且缺少那种准确输入的反馈感。这一点无段落感的红轴以及黑轴表现显然不及拥有青轴的“check”声那么容易带来反馈。因此,个人不大建议用红轴打音乐游戏,最适合的还是青轴。
请猛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rocks机械键盘综合评价及总结
四.综合评价
优点:用料奢华,做工彪悍,打字手感极为出色,无冲突适合游戏。
缺点:无手托,预计价格可能偏高
五.总结
全金属外壳,简约的窄边设计,POM键帽,U口下无冲突,无钢板且接近原生的键入感,难得的红轴(是否量产未定)以及带跳线和固定柱的高端机械轴(确定红轴之外的其他轴也会采用高端规格),USB2.0的HUB!!!
可以说,这应该算是我多年来心中一直期盼的产品,以往对于各种机械键盘从外观到用料再到性能等各种各样的遗憾都在这款产品上一次性的得到了弥补。在机械键盘同质化这样严重的今天,还能给我这样的震撼着实不易。其他人的看法我不敢说,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目前它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产品。
当然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最终价格没有公布,但采用如此规格进行开发的成本必然非常高昂,所以可以预计的是,这款产品的价位应该至少在千元以上,这样就会让他丢失许多性价比。 但话说回来,高端产品是以品质和实力说话,从来也和性价比这个中低端名词挨不上边,所以对于它的上市,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师母已呆,哈哈哈!
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即将改版 说出你的想法赢奖品
[ZOL 键鼠官方500人QQ群:44397862]
|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