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并没有像CPU或是显卡那样明显的技术指标,因此按照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理解,挑选键盘时最重要的就是手感。手感好的键盘可以让用户迅速而流畅地打字,决定键盘手感一共有五大要素。
键距
标准台式机键盘的键距是19~19.5mm,这样的键距也被称为“全尺寸”或者“标准键盘”,在笔记本电脑中,受机身大小的限制,通常至少要 12.1英寸普通屏幕机器才能做到全尺寸的键盘,而且这种“全尺寸”只是对字母和数字键而言,至于其他f1~f12,page up/page down等辅助按键通常是作成比较小的尺寸以节约空间。至于屏幕尺寸更小的机器,一般还要将字母和数字键的键距进一步减少才能顺利安装在主机上。下图是全尺寸键盘和17mm键距键盘的大小对比,大小差别悬殊:
当键盘键距低于19mm的时候,击键的手感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进一步缩小到17mm以下,那么习惯了全尺寸键盘的用户会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准确操作。如果键距小到15mm以下,那么很多成年人的手指都无法正常击键。
因此,笔记本最好的键距应该是19mm,在17mm左右则要实际尝试自己是否能适应,15mm以下的键盘实际上已经不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键程
指按键按下时可以下沉的行程,一般来说这个行程至少要有2.5mm以上,但键程的高度直接影响整个键盘的高度,并且进一步影响到整机的厚度,因此许多超轻薄机器的键程实际上只有1.5~2mm。
键程长的机器能给用户接近台式机键盘的感受,如果键程比较短,那么用户击键时就会感觉键盘的反弹比较“硬”,说得夸张一点就好像是在击打一块石板,时间长了就容易感到疲倦。键程的大小主要是由键盘支架高度和回弹橡胶的有效压缩范围决定的:
回弹
这是个比较主观的因素,指键帽在击键时的阻尼手感,各位可以相像一下敲打一团棉花和敲打腿部肌肉的感觉有怎样的差异,回弹和键程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键程有自己最合适的回弹,如果回弹太弱,那么击键手感就显得空虚,有一种松垮垮的感觉,如果回弹太强,那么就会令击键的力度增加,时间长了容易疲倦。一个设计优良的键盘甚至要在键帽下压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回弹。
回弹和键程如果配合得宜,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轻薄机器因为键程较短而带来的手感不足,例如ibm的x系列轻薄机器键程实际上是比较短的,但通过回弹的良好配合,获得了相当接近键程长的t系列机器的手感,类似的情况还有苹果的powerbook,实际上键程一般,但手感也不错,合适的回弹再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键帽
一个键盘的高度实际上是由底板,薄膜电路层,支架和键帽加起来的总和,当为了保持一定的手感和强度,其他部分难以缩减的时候,一个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缩减键帽的厚度,将它变得扁平,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键盘的总体高度,但是这样的缩减将带来副作用,就是键帽的击键手感会下降,请看一下自己身边的台式机键盘,键帽顶部都有一定程度的下凹,这样当击键的时候手指会落入下凹中,令指尖均匀承受压力,在笔记本上,本来这样的下凹就已经变得有些小,如果再进一步扁平键帽,就会令键帽顶部的下凹接近于消失,这种键盘在击键时就特别容易令指尖集中受力,很容易疲倦。
另外,廉价的键盘通常使用的键帽材质都比较薄,这样在击键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比较虚浮的感觉,击键到底时的响声也会比较大,而优质的键帽会用比较厚的材料,这样就能令击键手感沉实,击键到底的时候响声也会比较小。
底板
不管键帽,支架,回弹,键程和键距多么出色,整个键盘还是需要一个稳固的底面来支撑,在笔记本电脑中,出于轻薄的考虑不能使用台式机那样厚重的底盘,因此笔记本电脑都是以单张的金属薄板作为支撑兼键帽支架的安装面,如果你有机会拆下过笔记本的键盘,你会发现它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弯折,因为通常这张金属薄板的厚度只有0.5~0.6mm,强度自然不可能很高。
当然也有些厂商会为了追求键盘手感而宁可牺牲厚度和重量,除了键盘底板本身的强度,机身对键盘底板的支撑也很重要,最完善的做法是在整个键盘下方作出一个撑托的凹槽,键盘落户其中,可以得到很稳固的支持,但这样通常会牺牲整机的厚度和重量。
总结:通过键盘的历史,让我们知道原来qwerty键盘的历史这么有意思,键盘的分类有没有让您对键盘产品更好的梳理呢?5种键盘的材质介绍能不能让您以后购买键盘的时候选择更准确呢?键盘结构经历了机械式、导电橡胶式、塑料薄膜式、无接点静电电容式的发展历程。 键盘键冒的印制技术多样而有趣,键盘的手感五要素您都记住了吗?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键盘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好的想法和建议,请发送邮件至hao.jie@zol.com.cn。
如果想知道更多关于此产品的内容,请关注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点击进入]